欢迎进入甘肃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全球视野

发扬路易·艾黎精神,共创中新美好未来——王小龙大使在“中新建交50周年暨纪念路易·艾黎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0-24 | 来源: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网 | 浏览次数:2631次

image.png

尊敬的卡特爵士,

尊敬的傅恩莱大使,

尊敬的林松添会长,

尊敬的麦康年大使,

尊敬的包逸之大使,

尊敬的路易·艾黎家人,

尊敬的何颖总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缅怀路易·艾黎。他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受爱戴,是中国老百姓评选出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他在华工作六十载,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深化中新友好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中新建交50周年,也是路易·艾黎诞辰125周年。艾黎给中新两国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在艾黎精神的鼓舞下推动中新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我到新西兰履新以来,读了一些关于艾黎的书籍,各界友人也跟我分享了很多艾老的故事。愈了解艾黎,我就愈发被他的智慧、勇气和坚毅,尤其是他的为人与大爱,所感动。

95年前,艾黎来到风雨飘摇、动荡黑暗的中国。彼时的神州大地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的革命还处在早期艰难摸索中。艾黎当时虽在上海享受着较为优渥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心系中国的劳苦大众,亲自了解并同情他们的苦难。他在消防队长和工厂督查的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甚至多次利用个人假期赴绥远、江淮、湖北等地志愿参与赈灾救灾工作。在亲眼目睹了中国底层百姓遭受欺压和剥削的悲惨境遇后,艾黎毅然投身中国人民变革社会的斗争中,决心为建立全新的中国贡献一己之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黎同斯诺夫妇一道发起了“工合”运动,组织号召失业工人、难民和贫农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救亡,解决生活困难,支援抗日战争。他们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帮助30多万人实现就业,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人员与物资支持。当时,为了发动各地群众,艾黎走遍了中国的非敌占区,行程达3万公里,这相当于在新西兰从南到北走上10个来回。

1942年以后,艾黎将重心转移到了创办培黎工艺学校上。培黎,意为“为黎明而培训”,艾黎希望为中国革命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他克服种种困难,广泛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启发他们善于分析、勇于创造,学校一度发展到近600人的规模,设有近20个供学生实习的生产组,约30个外教,还建了一所贫困农民可以免费就医的小型医院。师生们从零开始,自己灌溉、采煤、冶炼、制陶、纺织,制造各种生活必需品。可以说,艾黎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艾黎选择在中国继续他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各国友谊奔波。他积极参加亚太和平会议等各类国际民间会议。同时,他拿起笔杆子,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和中国发展的书籍、文章,向世界准确展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其中很多作品都在新西兰出版发行。他还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和当代诗词,出版了不少广受赞誉的译作,尽心尽力地向西方世界展示绚烂多姿的中华文化。

艾黎的一生是高尚的、无私的,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也赢得了世界其他各国人民的尊敬。在他的身上,有几点特质尤为突出:

一是存大爱,始终心系人民。艾黎对中国劳苦大众有着发自内心的牵挂和热爱,将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在上海担任工厂督查时,他努力帮助深受剥削的工人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山丹培黎学校担任校长时,他教导孩子们要“多为人民做好事”。他一生未婚,却收养、照顾了不少贫苦百姓和革命者的后代。他与劳动人民在一起时是最幸福的,尽力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他总能看到普通大众身上的闪光点,努力激发他们的信念、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是明大义,始终坚定相信中国人民的选择,毫不动摇支持中国的革命与发展事业。在投身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过程中,艾黎接触到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也认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艾黎被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所吸引,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推翻旧制度、建设新中国的希望与潜力,认同并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的发展道路,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始终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选择,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很多方面来看,艾黎都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他在中国的作为以及对中国的看法,有时也无法被他同时代的人所理解。尽管当时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所谓的“政治正确”,艾黎本人也因此受到误解,但他一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是求大同,不遗余力推动世界和平、深化各国友好。艾黎看到了不同文化相融共生的潜力和对世界和平友好的重要意义,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互鉴。他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为新西兰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在他本人的影响和支持下,新中友好协会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得以建立并蓬勃发展,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就成为了两国人民开展友好往来的重要平台。

有人在谈到艾黎的成就及其影响时说,路易·艾黎的一生是边界的交汇,是东西方的桥梁。鉴于此,艾老用一生给世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如今的我们更具启示意义。他去世35年后的今天,世界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超越分歧的鸿沟,穿透错误信息和误解的藩篱,打破有时是被人故意垒起的排斥和敌对的高墙,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这关系到各国的命运,更关系到全人类共同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

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大会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时,特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这自然也包括路易·艾黎。如果艾老今天还在的话,看到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信他会对今日之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欣慰与自豪。

此次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作报告时也重申,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大会不仅将指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还将为中国发展同包括同新西兰在内的全球各国伙伴关系带来新机遇,为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新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50年前,中新两国正式建交。事实上,中新之间的交往远不止五十个年头。最新的研究表明,早在180年前就有华人陆续踏上了新西兰的土地,并在此生根发芽,不断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正是在中新两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众多像艾黎一样的友好人士推动下,中新关系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开创了多个“第一”,始终走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前列,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经济体量国家间合作共赢的典范,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虽然中新两国建交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复杂变化,两国各自也取得了许多新的发展成就,但中方对发展中新关系的积极看法从未也不会改变,中方对深化两国友好的郑重承诺从未也不会改变,中方对与新西兰携手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真诚期待从未也不会改变。

面向未来,我们应牢记中新关系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是在双方一代又一代人共同艰苦努力下实现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传承路易·艾黎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响应两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将中新友好事业继续下去,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是要深化政治互信。中新半个世纪的合作已经充分证明,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远远超过我们的差异和分歧。两国都关注人民福祉,重视经济社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我们应放眼长远,从大处着手,超越分歧,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层楼。

二是要拓展务实合作。中新互为彼此重要贸易伙伴,双方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我们要维护好当前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继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农业、生物制药、科技创新等方面深挖合作潜力,丰富合作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三是要促进人文交流。中新友好深入人心,两国在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地方等领域的交流互动为增进相互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继续加强双方各层级、各领域交往,推动中国的游客、留学生疫情之后重返新西兰,也欢迎更多新西兰朋友到中国来走一走、看一看。

四要加强国际地区合作。亚太和世界是中新共同家园,也是中新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依托。两国应共同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共同发展,以合作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促进中新友好合作,时代呼唤更多的“路易·艾黎”。让我们向伟岸的国际主义战士、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杰出的英雄人物、新西兰和中国伟大的儿子路易·艾黎致敬!让我们沿着艾黎走过的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感谢所有为深化中新友谊作出过贡献的朋友!愿艾黎精神世代相传,愿中新友好万古长青!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电话:0931-8815305 / 8884258 联系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1504室

Copyright © 2001-2019 gansuesc.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  陇ICP备14000589号-3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