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课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今天上午,第12届世界课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大会为期3天,以“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国际对话”为主题,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澳洲等36个国家的1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
大会以主旨发言、论文报告、专题研讨、工作坊等形式展开,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跨国、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分享关于课例研究的知识、理解和经验,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课例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于兴国、世界课例大会主席Peter Dudley(彼得·杜德利)、第12届世界课例大会组委会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言。
于兴国在开幕式欢迎致辞中提到,随着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化及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如何为国家、为未来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的时代课题。发源于日本的课例研究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话语体系,来探讨如何在课程的社会与区域、学校和班级情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他希望,世界课例大会能够为未来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提出前进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琼在发言中表示,课例研究对教学有积极影响,应该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中国有着长久的课例研究历史,自20 世纪50 年代起,课例研究作为中国教师专业学习的工具,促进了教学文化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教研”模式。中国有丰富的课例研究案例,李琼希望,通过与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合作,课例研究能够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北京师范大学课例研究国际中心启动仪式。北师大课例研究国际中心将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教师、教研人员提供交流创新平台,促进多文化课例研究合作,推动课例研究发展。挪威斯坦万格大学教授Elaine Munthe(伊莲娜·芒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an Vermunt(简沃·蒙特)作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