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
首页 >出国留学 >留学动态

QS世界大学排名

发布时间:2019-12-15 | 来源:甘肃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 | 浏览次数:4129次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于2004年,QS全球教育集团每年9月会进行排名更新。QS大学排名2010年起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IREG)的承认,与《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同为目前国际上较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四大排名。

  QS排名同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推出,现涵盖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综合排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亚洲大学排名、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QS全球建校50年以下大学前50强排名(全球年轻大学排名)、QS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等7种类型;其中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五大学科门类46个不同学术领域的11000余个位次,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也是最复杂的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褒贬不一。[1-6] 

中文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外文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首次发布

2004年

属    性

全球性大学排名

地    区

英国

周    期

9月年度发布

语    言

英语

分    类

综合、学科、亚洲、拉美、BRICS

分    类

全球年轻大学(建校50年以下)

分    类

最佳求学城市 

认证机构

爱思唯尔(ELSEVIER)

合作机构

学术排名与卓越国际协会(IREG)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起源

  Quacquarelli Symonds(QS全球教育集团)是英国一家专门从事教育及升学就业的组织,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QS大学排名2010年起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IREG的承认。

  从2004年起,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合作,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又称《THE-QS世界大学排名》)。在发布2009年的排名后,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两者从2010年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目前QS排名同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推出,现涵盖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学科分类排名;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排名(亚洲大学排名、拉丁美洲大学排名、金砖五国大学排名)、全球建校50年以下大学(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此外,《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中的“中国”部分只涵盖了中国大陆的大学,其他大中华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的大学则没有计算在内。[6-8]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差异

  由于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有所参差,故即使是同一机构,同一年的QS地区性排名都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有所差异。例如,香港大学于2010、2011及2012三个年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世界22至23位不等,[9-11]  但是2011及2012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则将香港科技大学列为榜首。[12]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方法

  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运用6方面的具体指数衡量世界大学,这六个指数和他们所占的权重分别是:

  *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

  *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

  *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

  *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 ),占20%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

  总计·100%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类型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亚洲大学排名(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QS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Rankings)

  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QS BRICS University Rankings)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QS全球年轻大学前50强排名(QS Top50 Under50 University Rankings)

  其中,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与医学五大学科门类46个不同学术领域的11000余个位次,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也是最复杂的大学排名;QS全球年轻大学前50强排名为校龄少于50年的高校排名,实行与QS世界大学排名相同的评价准则,于2015年首次公布了排名在51-100的高校。[13-15] 

2017QS世界大学排名

  2017年6月8日,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2017-2018QS世界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二的是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佛大学,其中中国区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世界排名25名,以下是QS世界大学排名2017-2018前100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1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国

2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3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4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5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6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7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8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9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10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11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12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瑞士

13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14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15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16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18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19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20

澳洲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21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2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23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23

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25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26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27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国

28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28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30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31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32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3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国

34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3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国

36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36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38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38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美国

40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41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41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韩国

43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国

44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45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Sydney)

澳大利亚

46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香港

47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47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49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50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51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52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国

53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5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55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56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57

华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58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59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60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61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62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6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64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国

65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66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国

67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68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

德国

69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国

70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1

鲁汶大学(荷语)

KU Leuven

比利时

71

浦项科技大学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韩国

73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73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75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 (UBA)

阿根廷

76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台湾

76

东北大学(日本)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78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英国

78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80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国

81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美国

82

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82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84

诺丁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84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86

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87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中国

88

都柏林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The University of Dublin

爱尔兰

89

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美国

90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90

高丽大学

Korea University

韩国

92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93

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93

西澳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95

莫斯科国立大学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俄国

95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

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

98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98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100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美国

 QS世界大学排名在华合作

  上海大学与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全球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blob.png

  2015年2月5日上午,QS全球教育集团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NQ)先生、QS智库中国总监张巘一行2人应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罗宏杰邀请访问上海大学。QS全名Quacquarelli Symonds,于1990年由NQ先生创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目前为世界三大高校排名机构之一,具有3500个高校、50万教授、5万雇主的资源。NQ先生表示QS的核心业务是为世界各地的高校设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及其整体发展水平。QS目前与全球超过1200个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如Warwick,LSES,Wharton),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上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罗宏杰会见了来宾,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国际事务处、教务处、MBA中心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近20人分三组就“如何利用QS国际资源及其行业影响力推进学校近期重要工作”进行了务实、高效的会议讨论。会议由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屠大维主持。

  通过紧张、有序和高质量的分组讨论形式,围绕近期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双方分别在以下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下一步具体工作方案:

  支持QS成立“QS研究中心”、筹建 “QS-SHU高校国际化研究中心”并发布年度“中国高校国际化”报告;

  QS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共建“SHU-QS研究生教育MOOC”体系;

  QS帮助上海大学材料、影视、社会学三个高峰学科开展个性化学科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及国际咨询;

  开展 “一个团队和两个大学国际新合作(dual faculty)”及其嘉定校区“上海大学国际校区”的新设想;

  罗校长与NQ先生对QS在中国的业务前景交换了意见,罗校长认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办学与评估分离的新形势,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国内第三方评估的能力非常弱,这给QS带来巨大机会。建议QS结合中国政府的需要和中国高校的实际,利用世界高等教育的资源,开发出针对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评估体系,拓展QS业务和提升QS核心价值。作为QS的友好合作伙伴,上海大学将帮助推动QS上海业务发展。

  在谈到双方的关系时,罗校长表示,上海大学愿意与QS建立特殊的合作关系,双方在“高校评估”、“大学发展研究主题”开展合作之外,今后还需要探讨和分析其他方面的合作内容,双方合作应建立在实质性、可操作和系统性的合作方案基础之上。

  最后,上海大学罗宏杰校长代表学校与QS公司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先生签署了双方合作备忘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电话:0931-8815305 / 8884258 联系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1504室

Copyright © 2001-2019 gansuesc.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  陇ICP备14000589号-3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