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文明确!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近日,《甘肃省教育厅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通知》对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效等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按照《通知》,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各中小学校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学校每周3节体育课。
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学校每周3节体育课,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通知》指出,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五育并举”,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件实事,作为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
要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条件保障,多措并举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聚焦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加强校园足球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质效,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自由
《通知》指出,各校要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削减、挤占体育课程时间和校园体育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有组织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根据不同学段设置兴趣化、多样化、项目化活动,避免整齐划一高耗低效行为,确保学生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鼓励学校将其余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严禁以“拖堂”“刷题”等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倡导因地制宜开展“微运动”
《通知》指出,各地各校要按照学段特点和学生身体条件设置体能课,以及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或新兴体育类等特色体育活动课程。
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连堂课”增加体育活动强度与时长,因地制宜开发课间“微运动”,增设数字化、智能化活动区域。
统筹推进课后延时服务、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俱乐部等体系化发展,积极培育“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体育联赛机制。
探索布置学生独立或与家人共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倡导开展“跑出健康”打卡活动,小学生每周跑步不少于4千米(1至3年级1千米),中学生每周跑步不少于1万米。
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
《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指导学校制定落实每天校园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的实施方案。
各校要积极普及和强化体育运动和健康意识,落实落细保障措施,指导各班级细化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运动计划,让每个孩子至少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
各地各校要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督导重点,要多措并举指导评估中小学综合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